近十年間,黃媽慶的木雕海洋系列融入了生態保育觀念,人文傳承系列則不僅是懷舊的紀錄,更是對歲月痕跡的珍藏。
作為漁港子弟的媽慶常信步至住家附近,與鹿港早市與相熟的開蚵工、賣魚小販閒聊,聽到這些鄉親慨嘆因近年拖網盛行,捕魚技術進步,造成「現流仔」(鮮撈魚)有枯竭的危機。黃媽慶返回家中靜思:魚鳥的生態影像向來為攝影界關注的場域,木雕少有涉足,此乃銷售市場的考量因素所致。
黃媽慶認為身為藝術創作者應不計得失,為生態保育盡一己之力,念頭一起,便開始以雕刻刀紀錄諸多魚類的身影,自幼時以來所熟悉的魚兒一一躍上心頭──雙髻鮫、七星鱧、黑鰱、鯆魚(魟)、櫻花鉤吻鮭、八腳章魚、烏賊、燕魚、馬鞭魚、羅漢魚、翻車魚紅娘(曼波魚)、水針魚、紅龍、大眼鯛、鱟、短鰭黃鱲鰺……,估計記錄了不下百種。2012年鹿港舉辦全國燈會時,媽慶將這些作品裝盛成簍展出,既代表豐收,也暗示衰竭的警訊。
![]() |
章魚(77*74*6 cm 2005年 樟木) |
![]() |
櫻花鉤吻鮭( 90*63cm 2005年 樟木) |
海洋生態系列迴響最大,最引人深思的是〈受汙染濕地〉系列,找不到房子而背著養樂多瓶的寄居蟹、汙泥中掙扎的彈塗魚,對照曾優游自在於彰濱一帶的招潮蟹、鷗鴴、白海豚(媽祖魚),黃媽慶藉刀鑿之功呼籲的是:我們想留給子孫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環境?人類和天地萬物該如何和諧地共存共榮?
0 Comments